台湾电影金马奖(Golden Horse Award)是中国台湾地区主办的电影奖项,创办于1962年,在华语圈中它历史最为悠久,与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大陆的中国电影金鸡奖并称华语电影最高成就三大奖,也是三大奖中唯一不设地域限制、评选对象面向所有华语电影和华语影人的奖项。原由台湾“行政院新闻局”主办,后由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赞助。
基本简介
由于早期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并未设置类似音像制品竞赛奖励,金马奖成为华人区最受注目的电影盛会之一,直至今日,金马奖的颁发仍对华人电影具有指标性意义,特别是在艺术性电影方面。而港台电影界知名导演与演员,仍相当重视金马奖的竞赛,这从其发奖名单中仍可窥知。许多国际级导演及明星曾受邀担任颁奖,包括伊丽莎白·泰勒、亚兰·德伦、罗勃·怀斯、查理士·布朗逊、雪歌·妮薇佛、江角真纪子、宫泽里惠。
金马奖创办于1962年,当年主要是为了促进台湾地区电影制作事业和表扬对中华电影文化有杰出贡献的电影人。
金马奖每年举办一届,其中1964年和1974年停办,1998年台北电影学会另行组织台北电影节与之分庭抗礼。金马奖的主持人过去常有“一港一台”搭配的传统,但也有都是台湾主持人担当的情况。
金马奖是台湾为促进华语片制作事业,对优良华语片以及优秀电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项竞赛奖励,奖励了许多优良华语影片及优秀的电影工作者,成为华语影片制作事业最崇高的荣誉指标,对华人电影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和鼓励。
奖项设置
金马奖华语影片竞赛的影片奖项包含最佳剧情片、最佳动画长片、最佳纪录片及最佳创作短片等影片奖项,个人奖项有最佳导演、最佳男 / 女主角、最佳男 /女配角、最佳新演员、最佳原着剧本、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美术设计、最佳造型设计、最佳动作设计、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最佳剪辑及最佳音效等。另外还有特别奖项 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以 及非正式竞赛项目的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1962年,为促进台湾电影制作事业的发展,表现对优良台湾电影及优秀电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项竞赛奖励,由台湾当局“行政院新闻局”创办金马奖,并且,主要为促进华人电影制作事业,藉此表扬对中华文化有杰出贡献的电影人士。
从1980年(第二十七届)起,金马奖改为财团法人“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The Motion Picture development Foundation)主办,并在旗下设立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敦聘九至十五位电影学者及从业人员担任执行委员,设主席一人、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一人负责推动会务,下设三个组,行销宣传组负责所有厂商合作、造势及周边活动、媒体宣传及文宣刊物制作等业务,竞赛组负责华语影片竞赛、金马奖颁奖典礼及国际数位短片竞赛等,影展组则负责影展内容策划、影片及影人邀约、字幕翻译制作、拷贝运送及影展现场执行等各项事宜。
长期以来,因为海峡两岸在政治上面的立场不同,使得金马奖在2000年之前,多偏重于台湾电影及香港电影的鼓励。但是台湾电影工业的衰弱,香港电影工作人员大量的流失,使得本奖项逐渐开放中国大陆电影进入,并参加竞赛项目。
本奖项现今仍由台湾当局“行政院新闻局”所补助的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下属之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所举办,其势则区分为“国际影片观摩项目”与“华人电影竞赛项目”。“国际影片观摩项目”以售票方式筹款,再加上“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之补助来运行;“华人电影竞赛项目”则由金马奖执行委员会专责处理。
早期,金马奖的主持人常有“港台”互相搭配的传统,但后来也有皆由台湾主持人担任的情况出现。
金马影展
金马奖自1962年创办,是政府为促进国片制作事业,对优良国片及优秀电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项竞赛奖励。「金马」二字取自于金门、马祖的头一字组合而成。亦符合全球主要影展界以「金字招牌」为号召的潮流。
台湾金马影展是台湾年度性文化活动,其目的是借由欣赏艺术电影以推广国内外电影,进而了解世界各地文化。创办于1962年,由台湾的“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赞助。每年举办一届(其中1964、1974年停办),主要评选对象为台湾电影,后扩展了香港电影,20世纪90年代后将大陆电影也纳入评选范围,是一个世界华语电影年度评选的奖项。
金马影展是重要电影文化活动,主要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金马奖华语影片竞赛,包括剧情片、短片、纪录片及动画片等影片奖项;个人奖项则有导演、男、女主角、男、女配角、新人奖、原著剧本、改编剧本、摄影、视觉特效、美术设计、造型设计、动作指导、原创电影音乐、原创电影歌曲、剪辑、音效等;特别奖项为评审团大奖、评审团特别奖;非正式竞赛有观众票选最佳影片。
第二部分为金马国际影片观摩展,此为非竞赛影展,广邀世界各国当年度的杰出电影作品参展,目的在将世界级的优秀电影介绍给中国观众,拓展中国人观影视野,并激发更多的创作活力。
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敦聘15位电影学者专家担任执行委员,设主席一人,负责推动会务,并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一至二人襄助主席推动会务,下设三个部门,行政部负责所有行政业务;国内部负责华语影片竞赛及颁奖典礼;国际部负责邀约国际知名优秀影片,并办理国际影片观摩展各项事宜。
历届回顾
时间 |
金马奖 |
时间 |
金马奖 |
---|---|---|---|
第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第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
第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第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
第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第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
第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第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
第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第1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
第1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第1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
第1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第1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
1978年 |
第1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79年 |
第1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80年 |
第1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81年 |
第1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82年 |
第1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83年 |
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84年 |
第2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85年 |
第2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86年 |
第2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87年 |
第2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88年 |
第2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89年 |
第2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90年 |
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91年 |
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92年 |
第2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93年 |
第3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94年 |
第3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95年 |
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96年 |
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97年 |
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98年 |
第3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1999年12月17日 |
第3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2000年12月02日 |
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2001年12月11日 |
第3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2002年11月16日 |
第3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2003年12月13日 |
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2004年12月04日 |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2005年11月13日 |
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2006年11月10日-25日 |
第4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2007年12月08日 |
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2008年12月06日 |
第4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2009年11月28日 |
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2010年11月20日 |
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2011年11月26日 |
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2012年11月24日 |
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
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历届帝后
时间 |
金马奖 |
影片 |
影帝 |
影片 |
影后 |
---|---|---|---|---|---|
第01届 |
《手枪》 |
王引 |
《星星月亮太阳》 |
尤敏 |
|
第02届 |
《黑夜到黎明》 |
唐菁 |
《梁山伯与祝英台》 |
乐蒂 |
|
第03届 |
《养鸭人家》 |
葛香亭 |
《故都春梦》 |
李丽华 |
|
第04届 |
《西施》 |
赵雷 |
《烟雨蒙蒙》 |
归亚蕾 |
|
第05届 |
《故乡劫》 |
欧威 |
《几度夕阳红》 |
江青 |
|
第06届 |
《路》 |
崔福生 |
《烽火万里情》 |
凌波 |
|
第07届 |
《扬子江风云》 |
杨群 |
《扬子江风云》 |
李丽华 |
|
第08届 |
《高山青》 |
葛香亭 |
《家在台北》 |
归亚蕾 |
|
第09届 |
《缇萦》 |
王引 |
《董夫人》 |
卢燕 |
|
第10届 |
《秋决》 |
欧威 |
《真假千金》 |
翁倩玉 |
|
第11届 |
《忍》 |
杨群 |
《马路小英雄》 |
上官灵凤 |
|
第12届 |
《长情万缕》 |
秦祥林 |
《倾国倾城》 |
卢燕 |
|
第13届 |
《香花与毒草》 |
常枫 |
《刺客》 |
徐枫 |
|
第14届 |
《人在天涯》 |
秦祥林 |
《秋霞》 |
陈秋霞 |
|
1978 |
第15届 |
《汪洋中的一条船》 |
秦汉 |
《蒂蒂日记》 |
恬妞 |
1979 |
第16届 |
《黄埔军魂》 |
柯俊雄 |
《小城故事》 |
林凤娇 |
1980 |
第17届 |
《茉莉花》 |
王冠雄 |
《源》 |
徐枫 |
1981 |
第18届 |
《假如我是真的》 |
谭咏麟 |
《我的爷爷》 |
张艾嘉 |
1982 |
第19届 |
《边缘人》 |
艾迪 |
《武松》 |
汪萍 |
1983 |
第20届 |
《搭错车》 |
孙越 |
《看海的日子》 |
陆小芬 |
1984 |
第21届 |
《公仆》 |
李修贤 |
《小逃犯》 |
杨惠姗 |
1985 |
第22届 |
《等待黎明》 |
周润发 |
《我这样过了一生》 |
杨惠姗 |
1986 |
第23届 |
《英雄本色》 |
狄龙 |
《最爱》 |
张艾嘉 |
1987 |
第24届 |
《秋天的童话》 |